•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發文機關:宜陽縣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2年6月20日
  • 發布日期:2022-06-24
  • 發文字號: 宜政辦〔2022〕22號
  • 索引號:C001-0042-2022-0056

宜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宜陽縣“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宜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宜陽縣“十四五”氣象事業

發展規劃的通知

宜政辦〔202222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宜陽縣“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2022620

 

宜陽縣“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

 

發展狀況和形勢分析

(一)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回顧

1氣象事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縣政府先后出臺了《宜陽縣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宜政〔201926號)、《宜陽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運行管理辦法》(宜政辦〔201881號)、《宜陽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宜政辦〔202034號),成立了《宜陽縣氣象災害防御及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宜政辦〔201760號),明確了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職責,推進氣象災害安全社會管理及防災減災現代化發展。

2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日益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完善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不斷強化,全縣各鄉鎮均已完成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建設,氣象信息員隊伍實現鄉鎮全覆蓋,部門聯絡員和重點單位聯系人隊伍達到336加強部門防災減災合作,與縣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簽訂聯動工作機制合作協議,建立信息共享和溝通交流機制危化、煤礦、景區等重點行業監管信息錄入全國防雷減災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高效落實部門監督責任。

3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穩步提升。氣象監測網絡逐步完善。升級及新建區域氣象觀測26新建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5個,農田小氣候站2預報預測精細化、精準化體系建設得到穩步推進,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穩定在90%左右,氣溫預報準確率達到80%左右氣象要素預報空間分辨率達到5公里,時間分辨率達到1小時,臨近預報產品空間分辨率達到5公里,時間分辨率達到1小時強對流天氣預警信息提前量達到30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0%以上。

4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持續增強。建設了宜陽縣高村、鹽鎮2個標準化人工影響天作業基地,更新新型智能火箭架5部,選拔50名作業人員充實人影作業隊伍。我縣人響天氣工作已由傳統的增雨防雹單一型向增雨防雹、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生態涵養等多功能為統一的復合型轉型升級,在我縣綜合防災減災、大氣污染防治、涵養水源、撫育山體修復等工作中更好發揮了人響天氣服務保障效益。

5公共氣象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2019年預報預警公眾綜合覆蓋率達到90%以上,在做好五一、中高考、濱河之聲十一黃金周、河洛文化旅游節、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秸稈禁燒、大氣污染防治等重大活動及重點工作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中,為政府安排生產和重大活動,提供了可靠的氣象決策依據,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6氣象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人才隊伍知識結構、職稱結構等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碩士研究生占9.09%,本科人數占比例81.8%高級工程師占比9.09%工程師占比36.36%

7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涵養良好政治生態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提升,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發揮,在我為河南氣象添光彩的生動實踐中凝聚強大發展合力。

(二)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

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進展良好,精準化氣象防災減災工程、高標準糧田氣象保障工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總體進展良好基本建成覆蓋全縣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功能先進的氣象預報預測體系、布局科學的綜合氣象觀測體系、可持續發展的氣象事業支撐保障體系氣象防災減災和為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保障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顯著提高,基本滿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服務精準化需求。雙重計劃財務體制更加健全,縣級財政綜合保障體制機制基本完善。

(三)十四五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氣象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要求。

1面臨的新形勢:一是十四五時期,我省氣象事業聯系緊密的國家重大戰略將會加快推進,如防災減災救災、鄉村振興、糧食生產核心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部崛起等。二是十四五時期,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發展態勢也將進入全速沖刺期,加速建設并將形成全省新的增長極。

2面臨的新要求:一是把握新發展階段對加快建設洛陽氣象強市提出新要求。目前,氣象災害仍然是制約宜陽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補齊防災減災工作短板、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對宜陽氣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推動宜陽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新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錨定“1345”總體工作思路,建設“宜居宜業,富美宜陽”,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也對宜陽氣象事業發展提出一系列更高的目標和任務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宜陽氣象事業發展提出新期待。圍繞“宜居宜業,富美宜陽”目標,一批新時代重大工程項目的謀劃和實施,在科技創新、社會民生、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面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政府和社會對智能化專業化的氣象服務需求越來越廣泛,對氣象服務新業態提出了更高期待。

(四)十四五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工作重要講話和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對標對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執行情況,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氣象服務供給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智慧氣象融入城市發展程度不夠高,智能化服務產品和服務渠道尚未形成,服務產品針對性還不夠強

2氣象預報預測精準度和及時性還需要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能力亟待提升。極端性、突發性、局地性天氣的預報預測準確性和時效性不能滿足服務需求

3氣象綜合監測能力有待提升。災害易發區和地形復雜區地面氣象監測站網密度仍有不足,精細化三維立體協同觀測網絡仍需加強

4融入重大戰略程度需要加深,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產品不豐富,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業務體系不健全

5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領軍人才缺乏,氣象信息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氣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需要增強

6氣象綜合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氣象災害防御體系仍需持續完善與深化,氣象防災減災政策和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氣象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升氣象科普業務化、標準化和社會化水平不高,公眾氣象科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十四五規劃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工作重要講話和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根本方向,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面向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面向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面向國內外氣象科技發展前沿,不斷滿足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對氣象服務需求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戰略重點。以建設氣象強縣為目標,以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氣象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為動力,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國家氣象事業和地方氣象事業協調發展,努力構建監測更加精密、預報更加精準、服務更加精細的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為建設“宜居宜業,富美宜陽”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戰略推進都能全面落實到氣象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

2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生命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提升氣象防災減災救災保障能力,踐行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宗旨,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3堅持創新驅動。突出科技引領,堅持創新在氣象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切實增強氣象為宜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提高氣象關鍵支撐能力。

4堅持深化改革。以適應國家改革為出發點,以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推進氣象各領域改革,建立健全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的體制機制,為宜陽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三)發展目標

2025年,建成適應洛陽副中心城市發展和“宜居宜業,富美宜陽”需要的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和開放協同的科技人才體系,不斷深化氣象重點領域改革,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率、天氣預報準確率、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到全市先進水平。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更加牢固,氣象保障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

 

 

 

 

 

 

 

“十四五”時期宜陽氣象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主要指標

單位

現狀

目標

指標屬性

1

科技創新

氣象科技成果轉化率

%

50

60

預期性

2

精細服務

接收氣象預警信號應急責任人覆蓋率

%

96

100

約束性

3

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

%

92

96

預期性

4

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

86

91

預期性

5

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占比

%

60

82

預期性

6

精準預報

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

%

89

90

預期性

7

24小時溫度預報準確率

%

82

84

預期性

8

網格預報時間分辨率

分鐘

10-30

6

預期性

9

短臨網格預報空間分辨率

km

35

13

預期性

10

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

分鐘

35

45

預期性

11

精密監測

地面氣象觀測要素覆蓋度

%

75

85

預期性

12

地面氣象觀測要素網格水平間距

km

8

4

預期性

13

地面臺站探測環境達標率

%

100

100

約束性

14

氣象信息化

縣網絡帶寬

Mbps

50

100

預期性

 

三、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一)堅持趨利避害并舉,打造精細氣象服務保障先行區

1夯實綜合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規劃宜陽縣城鄉一體化業務服務布局,促進氣象優勢資源向基層延伸,高度融入地方應急管理體系,全面參與地方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工作。

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能力,提升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精準度,延長氣象災害預見期,重點做好防汛抗旱、低溫雨雪冰凍、風雹雷電災害等氣象服務。提高預警發布的針對性,強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防范能力。健全氣象災害風險防范制度,加強氣象應急能力建設,完成精細化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和區劃。全面推進基層科學減災,提高基層氣象災害防御應對和快速反應能力。大力發展淤地壩、地質災害點、河道和水庫氣象災害風險監測預警業務,提升氣象災害信息挖掘、監測預警、風險評估能力。

2提升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水平。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時期。持續推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完善地面作業點布局,提升作業裝備質量,升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提升科學作業指揮水平,增強大氣污染防治、農業、林業、水資源等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氣象保障能力。鞏固基于氣象條件的科學精準治污成果,聯合開展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推進第三方大氣污染防治效益評估工作。

3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氣象保障能力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發揮宜陽多樣性氣候的優勢,根據縣域農業經濟特色和重點,打造錯位發展的氣象業務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特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小麥、花椒、大蒜、水蜜桃等產業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建設煙草全生育期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系統,不斷提高特色農業氣象保障水平,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建立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標準化服務體系。以服務溝域經濟為抓手,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加強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旅游資源富集區的氣象服務,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氣象保障成果。

4打造現代經濟體系氣象服務新高地。圍繞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航空裝備高端軸承休閑食品三大主導產業、節能環保等氣象服務。實現重大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綜合評估系統,支撐面向空間規劃、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區域氣候評估。

(二)構建更加完善的氣象防災減災精密氣象監測體系

1提升氣象要素精密監測能力。加密縣域內的地面觀測站建設,實現關鍵敏感區域的覆蓋度達90%以上,陸地的空間氣象監測分辨率達到48公里,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捕捉能力顯著提升。健全四優四化農業氣象監測網絡,推進農業氣象監測智能化建設。

2提升氣象災害綜合監測能力。依托省市新一代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氣象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建立精細化三維立體協同的綜合型氣象監測系統。提升面向城市交通、城市內澇、城市建設、城市旅游、城市生命線、城市生態文明的監測能力提升面向淤地壩、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能力。

(三)構建無縫隙智能化的精準氣象預報預測體系

1建立氣象災害預警預報預測業務體系。以高分辨率數值模式預報為基礎,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持續完善重點區域精細網格預報預測業務。加強多尺度的災害性、極端性、高影響天氣以及重大氣候事件、氣候異常的客觀化、概率化預報預測方法應用。發展基于影響的預報和基于風險的預警業務。

2提升農業氣象精準化預報預測水平。加強氣象災害對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及農業產業化品牌產品的影響評估與研究工作,研發精準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及時發布農業氣象預報預測信息。加強農業病蟲害等氣象條件預報預測工作。

3發展更加精準的專業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加強交通、旅游、電力、能源、天然氧吧、衛生健康及疫情防控、倉儲、森林火險等領域的專業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為相關行業和公眾提供更加精準的專業氣象預報預測產品。

4增強環境氣象預報預測能力。建設創新融合、實用高效的環境氣象業務一體化系統和平臺,實現污染天氣中長期趨勢預測客觀化,實現環境氣象評估標準化,提升環境氣象決策服務能力。

(四)構建制度完善、管理科學的現代氣象治理體系

1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準確把握和積極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黨的建設和氣象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強化政治監督,加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之以恒正風肅紀。

2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國家、省、縣重大戰略氣象保障職能。深化氣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推進氣象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的考評機制。

3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動氣象法治文化建設,強化法治宣傳的精準性、實效性,不斷提升氣象法治宣傳效能。完善氣象標準制定工作機制,加強基礎性、關鍵性氣象標準制定,全面提高標準化技術支撐能力。

4加強文化建設。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努力建設學習型部門。強化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踐行準確及時創新奉獻的氣象人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新中國氣象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氣象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為宜陽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四、十四五重大氣象保障工程

十四五時期,深度融入中部地區崛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結合氣象事業發展需求,重點實施以下工程:

(一)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提質工程

建設目標:按照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的要求,建設縣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根據河南省基層氣象臺站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程建設縣級氣象監測預警中心、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基地。

建設內容:建立全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有效整合相關部門和社會單位的預警信息發布資源,滿足各類預警信息的采集傳輸和發布需求建立權威、暢通、有效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形成覆蓋全縣的預警信息綜合發布體系;加密縣域內的地面觀測站建設,每個鄉鎮增建自動氣象站、地面氣象要素監測能力達到48公里,提升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監測能力;整合現有資源建設氣象科普設施,在縣氣象局增建200平方以上防災減災科普體驗館,提高氣象科普業務化、標準化和社會化水平,擴大氣象科普社會化途徑。

(二)多功能復合型人工影響天氣體系工程

建設目標:完善地面作業點布局,提升作業裝備質量,升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提升科學作業指揮水平。

建設內容:一是配合上級開展河南省中部區域人影工程建設;二是在冰雹云系發展經過的路徑上增設固定作業點2個,擴大人影作業輻射范圍,實現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范圍全覆蓋;三是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多元化,結合我縣氣候變化特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會同相關部門,力爭使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生態涵養等功能。

(三)縣級智慧氣象保障系統工程

建設目標:加快構建智慧化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提供特色氣象服務。

建設內容:一是特色農業定向服務。針對我縣特色煙葉、花椒、大蒜、水蜜桃等建設完善全生育期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系統以及農業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評估指標體系,建立集約、智能的農業氣象預報預警支撐系統;二是重大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綜合評估系統,開展面向空間規劃、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區域氣候評估,支撐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支撐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降低氣象災害對敏感地區工業生產的影響;三是建立鄉村網格化氣象趨利避害服務體系。基于氣象大數據和鄉村地理、經濟、社會等信息,建設鄉村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系統,提高鄉村高質量天氣預報水平。強化鄉村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機制,推動預警信息進村入戶,建立鄉村氣象防災減災建設標準規范。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和評估。支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

(四)產業+旅游氣象文化建設

建設目標:圍繞縣“1345”總體工作思路,堅持文旅活縣工作路徑,依托文旅工作“1228”(一帶兩核雙翼八園)總體工作布局,推進氣象元素與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氣象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旅游氣象文化建設。

建設內容:一是結合宜陽縣重要景點、園區、特色小鎮地理特征,合理增設氣象設備和室外氣象科普微景觀,融入氣象科普元素。以氣象文化為底蘊助力宜陽產業旅游發展,推動文化旅游與氣象的相互促進,唱響宜陽不一樣文旅品牌二是強化生態旅游氣象保障服務,從氣候舒適度、氣候適游期等方面研發精細化旅游氣象服務產品,持續完善氣象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服務保障。

五、重大政策及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和進度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納入本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有關部門要積極溝通協調,加快項目立項審批和核準進度,確保規劃盡早實施。

(二)建立落實規劃工作機制。建立各項任務落實清單,明確各部門、各單位落實責任。加強部門協調,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定期督查通報機制。

三)保障投入發揮效益。按照事權和責任劃分,把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規劃和計劃,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建立穩定有力的財政保障機制。加強氣象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健全工程質量和廉政風險制度體系,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彩神-首页